<tbody id="xx6t9"></tbody>
<button id="xx6t9"></button>

    1. <button id="xx6t9"></button>
      <span id="xx6t9"></span>

    2. <rp id="xx6t9"></rp>
        1. 北京中農奧美

          您好,歡迎訪問我們的網站,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豬藍耳病與副豬嗜血桿菌病混感,怎么辦?看看別人是怎么治療的

          2023-05-23分類:疾病防治 閱讀:67

           近年來,豬藍耳病已發生轉型,由原來的母豬流產型轉為仔豬呼吸道肺炎型,其與圓環病毒病、副豬嗜血桿菌等病繼發混感已成為新的流行趨勢,對仔豬的危害極為嚴重?,F將某養豬場發生的一例豬藍耳病與副豬嗜血桿菌病混合感染的診治情況介紹如下。



            1、發病情況與臨床癥狀

            山西省陽城縣一生豬飼養場,有三批同期出生臨近斷奶的仔豬35頭,于8月2日晨發現死亡2頭,當時場主以為是母豬擠壓而造成,未予重視。3天后部分仔豬出現腹瀉癥狀,有的咳嗽氣喘,緊接著又有3頭胖乎乎的頭生仔豬后肢站不起來,很快四肢呈劃水樣匍匐在地而死亡,場主隨即叫診。

            筆者到場后經臨床檢查發現,該三批仔豬已死亡5頭,現存活30頭,其中13頭仔豬體溫高達41℃左右,大部分表現為精神沉郁,不吃或吃食減少,咳嗽氣喘,呼吸急促,并呈腹式呼吸,有的鼻孔流有多少不等的黏液性分泌物,同時伴有腹瀉癥狀。其中有6頭仔豬后肢關節明顯腫大,行走疼痛跛行,步態僵硬,共濟失調;部分豬眼瞼水腫,耳尖發紺,有的后肢內側、腹下還出現紫紅色或出血性斑快;嚴重感染的3頭仔豬腿已呈“八”字型癱瘓在地,并有神經癥狀。

            2、剖檢變化

            解剖可發現體表皮膚發紅,有的已成為醬紫色,全身淋巴腫大且切面有出血點,特別是腹股溝、肺門和腸系膜淋巴結高度腫大,比正常大2~3倍,出血呈紫葡萄狀;喉頭黏膜水腫充血或有點狀出血,心臟積液,心肌變軟,胸腔、腹腔內可見呈黃色的漿液性或纖維素性炎性滲出物;肺腫大有出血,有的與胸膜發生黏連;肝臟腫大有出血,脾臟腫大邊緣有壞死呈鋸齒狀;回盲口可見小的輪層狀潰瘍,胃黏膜有彌漫性潰瘍灶和出血點;關節腫大,尤其是跗關節和腕關節已變形,切開腫大的關節腔可見有淡黃色樣液體溢出。

            通過流行病學調查,結合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可作出初步診斷,確診需進行實驗室檢查。

            3、發病機理與流行病學

            近年來,豬藍耳病對仔豬的危害相當嚴重。發病原因與飼養密集化、空氣質量差、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等因素有關,但免疫抑制仍然是伴發其他病毒、細菌混合或繼發感染的直接因素。

            經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該場于2005年建于河灘地,不僅選址不合理,而且豬舍仍是老式建筑,低矮潮濕,通風不良。去年以來,此地被規劃為城市垃圾堆放點,各種垃圾隨意傾倒,河溝雜亂不堪,夏季更是臭氣熏天、蚊蠅肆虐。據場主反映,本來他準備新建豬場搬遷,但因豬價持續下跌,養豬嚴重虧損,資金出現困難,只好勉強維持。據分析,該豬場周圍環境衛生極差,空氣污濁,豬舍通風不良,飼養密度大,平時管理不到位,又不注意保健預防。加之飼料加工房潮濕,飼料易發生霉變,對近年來的新發疫病又沒有按照免疫程序嚴格實施防疫注射,是導致疾病高發、多發的原因。

            4、緊急控制方案

            針對該豬場叫診較遲,發病率逐漸上升、癥狀不斷加重的趨勢,我們立即采取了隔離、消毒、緩解應激、緊急免疫注射及投藥預防等措施。同時,根據逐頭檢查結果,依據病情嚴重程度,立即選用高敏藥物,對癥進行緊急施治,使病情得到了及時控制。具體治療方案于下:

            4.1對體溫持續高熱、精神萎靡、呼吸極度困難、鼻流黏液、耳尖發紺和后肢內側、腹下出現大面積紫色斑快以及關節腫脹、疼痛跛行、甚至癱瘓的重癥患豬。

            上午混合肌注頭孢噻呋鈉+黃芪多糖,連用3-5天。危重病豬可同時在另一側肌注干擾素,用量為每20千克體重0.5毫升,每天1次,連用2天。

            下午肌注板藍根,連用3天。

            另外,對尚有飲欲或食欲逐漸恢復的仔豬,給予黃芪多糖混飲,每100克兌水500千克,連用5-7日;同時在飲水中大量補充電解多維,讓豬自由飲用。

            4.2對體溫升高、食欲減退、反應遲鈍、咳嗽氣喘、眼瞼水腫、皮膚發紅、被毛粗亂、并伴有腹瀉的患豬,可采取下列措施。

            上午混合肌注頭孢噻呋鈉+黃芪多糖,連用3-5天,每千克體重0.2毫升。

            下午肌注黃芪多糖,連用5天;對癥狀較重者,可同時肌注干擾素每20千克體重0.5毫升,每天1次,連用2天。

            經上述方法治療后,感染嚴重的病豬逐漸恢復,癥狀較輕者基本痊愈,全群再沒有新發病例。




            5、診療體會與建議

            5.1抓“三早”最重要,攻防兼備效果好

            副豬嗜血桿菌是豬上呼吸道的常在菌,條件變化時隨時會成為致病菌,因此加強飼養管理和環境衛生消毒,減少各種應激,對防治該病尤為重要。根據臨床診治經驗,該混感病一旦發生,尤其是當發現較晚,已經出現嚴重的心包炎、關節炎時,細菌已對實質性器官和微循環造成了巨大的損傷和破壞,治療起來非常棘手。因為藥物對細菌毒素無效,要靠豬機體自身的抵抗力與耐受力恢復健康,所以對于該病要做到“早發現、早確診、早治療”,且藥量要足,療程要全,攻防兼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5.2靈活用藥,選擇敏感藥物是關鍵

            根據藥敏試驗和臨床應用分析,副豬嗜血桿菌對頭孢噻呋、頭孢喹諾、阿莫西林、替米考星等比較敏感,尤其是頭孢噻呋具有目標性,感染組織含量比非感染的含量高2~4倍,對肺、腎、肝、關節等臟器的感染治療效果較顯著。副豬嗜血桿菌耐藥性產生速度很快,一種敏感的抗生素,使用半年后就開始耐藥,所以推薦使用藥物組合及多種藥物組合輪換使用,這樣可以阻止或延緩耐藥性的產生。

            5.3疫苗免疫有爭論,重在實踐看結果

            由于副豬嗜血桿菌存在多種血清型,不同的菌株對同一種抗生素的敏感性也有很大差異,故有的人認為使用疫苗免疫和藥物防控都非常困難。鑒于副豬嗜血桿菌存在多種血清型,且具有明顯的地方特性,疫苗免疫時不同的血清型之間有交叉保護力低,因此免疫注射時最好選擇與本場致病血清型相一致的疫苗菌株,才能發揮好的免疫效果。

            對于該豬場來說,由于屬于老舊式建筑,不符合動物防疫條件要求,而且已成為垃圾堆放點,環境衛生狀況很差,已經不適宜養殖生產,建議立即搬遷。

          鄭重聲明:部分文章來源于網絡,僅作為參考,如果網站中圖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處理!

          上一篇:豬發病后毛孔出血是怎么回事?如何預防?

          下一篇:當前急性氣脹死亡豬的急救方法和預防

          相關推薦
          ?

          關注我們

            豬藍耳病與副豬嗜血桿菌病混感,怎么辦?看看別人是怎么治療的-疾病防治-北京中農奧美
          返回頂部
          欧美性受XXXX88喷潮_夫妻多人运动_老妇炕上偷老汉视频露脸_女人缩阴的方法